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相关学校经费管理制度,校长在管理经费方面的主要职责和方法如下:1. 预算管理:校长负责组织编制和执行学校的年度经费预算,具体流程包括:预算编制:财务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收入情况和各部门的经费需求,制定预算草案。审议与审批:预算草案需经过校长办公会审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手机银行怎么开通,一定要弄清楚
执行与监督: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预算。校长需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确保收支平衡。
2. 经费使用原则
量入为出:根据学校实际收入合理安排支出,避免超支。
统筹兼顾:优先保障教育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的经费需求,兼顾其他事业发展。
勤俭节约:严格控制公务费等非必要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公开透明: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监督。
3. 经费审批与管理
审批权限:校长对学校的经费支出具有最终审批权。对于大额经费支出(如5000元以上),需经校务会或行政会讨论通过。
专项经费管理:上级部门下达的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固定资产购置:固定资产购置需列入年度预算,经校长审批后执行。
4. 财务监督与公开
内部监督:学校需成立财务监督小组,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
外部监督: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规。
财务公开:定期向教职工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监督。
5. 资产管理
校长负责学校资产的管理和保护,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资产购置与管理:固定资产的购置需经过严格审批,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维护保养。
资产处置:资产的出租、出售、报废等需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通过以上措施,校长能够有效管理学校的经费,确保学校财务健康运行,同时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