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恶势力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特征:人数要求:恶势力一般为3人以上,纠集者相对固定。稳定性:成员较为固定,且至少有2名相同的成员多次参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恶势力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2. 行为特征
违法犯罪手段: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时间要求:2年内实施3次以上违法犯罪活动,其中至少包括1次犯罪活动。
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开性,通常表现为“横行乡里,肆无忌惮”,在一定区域内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3. 危害特征
社会影响:为非作恶,欺压百姓,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危害后果:从侵害对象及其数量、违法犯罪次数、手段、规模、人身损害后果、经济损失数额、引起社会秩序混乱的程度以及对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4. 排除情形
事出有因的违法犯罪:单纯为牟取不法经济利益而实施的“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具有为非作恶、欺压百姓特征的,或者因婚恋、家庭、邻里、劳动纠纷、合法债务纠纷等引发的违法犯罪活动,不应认定为恶势力案件。
5. 法律依据
反有组织犯罪法:明确恶势力组织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领域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群众,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组织。
6. 司法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防止拔高或降低认定标准:司法机关在认定恶势力时,应严格遵循上述标准,避免将普通违法犯罪团伙拔高认定为恶势力,或降低标准认定。
综合判断:在认定恶势力时,还需考虑违法犯罪的主要手段、行为方式是否具有公开性、危害后果是否具有多重性等因素。
这些标准和要求旨在确保对恶势力的认定准确、公正,防止误认或误定,同时有效打击和预防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