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从羁押和改造场所逃走的行为。以下是脱逃罪的定义、法律条文和构成要件的详细说明:脱逃罪一般是指被关押的犯罪行为人逃离监禁处所的行为。具体来说,脱逃罪是依法被逮捕、关押的犯罪分子,为逃避羁押或刑罚处罚,逃离监禁处所的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针对已经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确认要羁押的对象,目的是逃避刑事处罚。

什么是脱逃罪

法律条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条的规定,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行为人逃出了羁押、改造场所,摆脱了看管人员的控制,已经逃离羁押或改造场所的范围,摆脱了看守人员监视控制的,构成脱逃既遂,应当立案。

构成要件

脱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客观要件:表现为逃离羁押、改造场所的行为。具体方式可以是乘监管人员疏忽而逃离、乘外出劳动逃离、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逃离、打破门窗或毁损械具后逃离等。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依照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未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不是本罪主体。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出于逃避监管机关监管的目的。如果没有这种目的,由于特殊原因暂时离开关押场所,特殊原因消失后立即回到关押场所的,一般不宜认定为脱逃罪。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全面了解脱逃罪的定义、法律条文及其构成要件。如果有具体案件需要咨询,建议联系专业律师以获得详细的法律帮助。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