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是为保障电力生产和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共安全而制定的行政法规。主要内容包括电力设施的保护范围、保护区、保护措施、保护责任和保护赔偿等方面。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常识,医疗损害赔偿原则
二、电力设施保护常识
禁止行为:
不得擅自攀登杆塔或在杆塔上架设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安装广播喇叭。
不得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堆放易燃易爆物、烧荒、建房。
不得在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堆放垃圾、倾倒有害化学物品。
安全距离: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距离根据电压等级不同,从5米到20米不等。
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为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米。
法律责任:
对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医疗损害赔偿原则
法律依据:
医疗损害赔偿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也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进行了细化。
赔偿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过错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患者只需证明在医院就医期间受到损害,医疗机构需举证证明其行为与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不存在过错。
赔偿范围:
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等合理费用。
对于医疗产品导致的损害,医疗机构承担无过错责任,但可向生产者追偿。
赔偿标准:
赔偿标准一般按照医疗机构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患者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请求医疗损害赔偿。
以上内容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整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