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的规定,病假工资的发放标准如下:一、病假工资的计算方法:• 医疗期内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内的:• 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 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发给;• 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发给;• 连续工龄满3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95%发给。
劳动法病假工资发放标准2024
• 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上浮5%。经济效益差,难以达到上述标准的企业,经本企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可以适当下浮。下浮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各个档次标准的5%。如情况特殊超过5%的,应报所在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
• 医疗期内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上的:
• 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发给;
• 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5%发给;
• 连续工龄满20年及其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
• 特殊情况:
• 原系全国劳动模范、省(部)级劳动模范以及部队军以上单位曾授予战斗英雄或曾荣立一等功并一直保持其荣誉的职工,在病假期间,工资照发。
• 职工患病,在医疗期内停工治疗期间,每月领取的病假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二、病假工资的基数确定
• 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三、病假工资的最低标准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四、病假工资的其他规定
• 医疗期: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患病,医疗期满或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恢复工作的,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按有关规定作退休、退职或一次性处理;属于大部分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医疗期满后,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五、病假工资的法律依据
2024年公布并施行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公布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正公布)等13部行政法规,并对8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其中,病假工资标准有了统一规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